垃圾分类“厦门实践”推进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建设-九游会ag 

徐经理18936085105 王经理18013113750 顾经理13218867899

行业资讯

垃圾分类“厦门实践”推进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建设-九游会ag

发布时间:2017-11-29


生态文明建设,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、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。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城市形象,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最基础的工作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,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,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,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。

城市生活垃圾分类

近年来,厦门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,遵循五大发展理念,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全力推进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建设,努力让城市环境更宜居、市民生活更美好。垃圾分类的“厦门实践”,不仅取得了一定成效,更总结出一系列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做法,成为厦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。

氛围初步形成

90%的小区已推行

按照“公共机构带头、示范小区引领、以点带面、滚动发展”的工作思路,厦门强势推动垃圾分类工作。截至2017年11月中旬,全市主城区90%的小区、120家市直机关、85家星级宾馆(酒店)、1124所学校、12家市属国有企业、66个农贸市场以及车站、码头、机场、公园、景区等公共区域和驻厦部队已全部推行垃圾分类,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0%以上,参与率达80%以上。

紧扣投放、收集、运输、处理四大环节,通过推进垃圾分类工作,在较短时间内厦门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取得一定成效:全市每天分类出厨余垃圾400多吨、收运餐厨垃圾200多吨,收集可回收物约100吨。市、区条块结合、政企联动,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,确保源头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实现分类收集、运输和处理。

经过多年以来持之以恒、坚持不懈的努力,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的共同推动。目前,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氛围已初步形成,基本形成了“以法治为基础、政府推动、全民参与、城乡统筹、因地制宜”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格局。

设施配套为轴

2019年实现

原生生活垃圾“零填埋”

党的十九大要求“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”,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,就是“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”。全面开展垃圾分类,离不开末端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过硬的硬件设备支撑。近年来,按照全链条推进垃圾分类的要求,市政园林部门加大力度补短板,加快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,为垃圾分类的“厦门实践”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,避免了分类后的垃圾“埋在一处、烧在一起”。

为实现源头分类后的垃圾分类处理,近年来我市建成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、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、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、1座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厂、2座大件垃圾处理厂、1座工业废物处置中心,能够为前期的垃圾分类提供基础的处理保障。

厦门计划于2018年年底前完成餐厨垃圾处理厂、厨余垃圾处理厂、东(西)部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,新增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,力争到2019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“零填埋”,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7750吨/日。

垃圾转运

建立分类直运模式

全市规划运行厨余垃圾运输线路41条

去年以来,厦门逐步建立起“垃圾分类直运”的模式。像公交车那样,设置固定的行驶线路和站点,由专门的分类垃圾收运车定时到各站点收垃圾,然后直接运送到垃圾处理厂。这种模式就是垃圾直运。可回收物由回收企业负责上门收运,厨余垃圾按照“公交化”运行模式,定时定点收运;有害垃圾通过专用转运车进行运输;其他垃圾采取直运和转运相结合的方式运往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场。

为了确保“垃圾分类直运”模式的有效运行,截至11月上旬,全市已分发分类垃圾袋近1亿个、分类垃圾桶19万个,采购厨余垃圾转运车90辆,规划运行厨余垃圾运输线路41条,全市设置分类垃圾转运点1300多个,在居民生活小区设置资源回收箱316套。

厨余垃圾

日处理能力1100吨

扩建后日处理能力可达2000吨

岛内及海沧区的厨余垃圾,采取直运模式运送到后坑环卫基地处理, 其他3个区直运到东部固废中心处理。其中后坑环卫基地现有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为500吨,扩建后日处理能力可达800吨;东部固废中心现有厨余( 餐厨)垃圾日处理能力600吨,扩建后可达1200吨,并将计划新建厨余( 餐厨)垃圾处理厂。

垃圾焚烧发电

每天处理1800吨

新厂建成后每天可焚烧垃圾4350吨

2007年以来,我市建成投产运营3座焚烧发电厂: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、翔安垃圾焚烧发电厂(一期)、海沧垃圾焚烧发电厂(一期),日综合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。目前,我市正在建设翔安垃圾焚烧发电厂(二期)、海沧垃圾焚烧发电厂(二期),建成后,日处理生活垃圾可达4350吨。

“互联网 ”技术

实现垃圾源头追溯

建成全省首个餐厨垃圾信息化管理平台

引入“互联网 ”技术,建立垃圾源头追溯机制,对前端分类的垃圾袋进行二维码识别,使垃圾能够“见袋知主”,在源头实现垃圾投放追踪。推进垃圾分类数字监管系统建设,于今年5月建成我省首个餐厨垃圾信息化管理平台,综合运用数据库传感技术、物联网技术等,接入全市43部餐厨收运车,2200余张餐、厨垃圾桶rfid卡信息,560余家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的数据信息,实现餐厨垃圾产、收、运、处全流程信息化监管。

大件垃圾

9秒钟破拆一个大床垫

岛内已建立起大件垃圾

预约上门收运体系

《厦门市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》明确规定,各区政府要建立完善大件垃圾收运处理体系,全面实现城市垃圾大分流,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创造良好条件。目前岛内思明、湖里两区已经各建成一座大件垃圾处理厂,日处理能力超过200吨,最快9秒就可以破拆一个大床垫或一个沙发。破拆后的金属被回收再利用,木头、布料、棕垫和皮料等热值高的成分被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。

两座大件垃圾处理厂投用的同时,思明、湖里两区还建立了大件垃圾预约上门收运体系,不仅开通了预约电话,还配套了专门的收运车辆。下一步,他们还计划开通微信、app等多种预约方式,服务居民小区。

宣传教育为翼

开展垃圾分类全媒体全阵地宣传

垃圾分类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是发动全体市民共同参与。为此我市加大宣传力度,充分调动报纸、广播、电视、新媒体、户外led屏等媒体资源,进行全媒体、全阵地宣传;印发了50多万册《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导手册》和100多万份宣传单入户宣导;组建了社区宣讲团和社区书院师资库,共对督导员、社区工作者、物业保洁员、导游等培训400多场36000多人次。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党员率先垂范,社会团体、民主党派、宗教人士、志愿者积极投入,开展垃圾分类“进家庭、进小区、进学校、进机关、进医院、进企业、进景区、进军营”等“八进”活动。全市已有9300多个党组织、32000多名党员志愿者开展了垃圾分类相关主题实践和宣传工作,有220个单位及团体加入鹭岛巾帼志愿联盟服务队,开展垃圾分类宣导和知识普及活动。市民也踊跃参与,以快板、三字经、答嘴鼓、垃圾分类歌、环保舞蹈、亲子义工巧手等形式开展垃圾分类活动。

知识读本:全省首套垃圾分类统一教材

今年5月以来,一本特殊的教材送到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——《绿海鸥伴我行——厦门市垃圾分类知识读本》。这是福建省首套关于垃圾分类的统一教材。教材分幼儿园、小学和中学三个版本,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。幼儿园以图为主,最有趣的是一张“垃圾减量分类游戏棋”,类似飞行棋,把分类垃圾的理念融入其中,譬如说,如果外出自带水壶,那么可以前进三步,乱扔垃圾则要退回起点。目前,已经有256所学校将垃圾分类应知应会知识纳入有关学科考试内容,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,全面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,更自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。

要彻底改变人们的意识,从“娃娃”抓起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。厦门市注重依托课堂教学、校园文化、社会实践三大平台,树立垃圾分类绿色发展理念,将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、融入家庭、融入社区。我市还启动了“小手拉大手”社会实践活动,向70多万学生家庭发放《致家长一封信》,搭建家庭垃圾分类评价体系,组织学生每周拍摄一张家庭垃圾分类照片,每月拍摄一个短视频,推广“暑期家庭垃圾分类行动卡”,形成“教育一个孩子,影响一个家庭,带动一个社区”的家校良性互动和社会反哺机制。

督导员队伍:专职督导员达3300名

我市设立了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。去年10月,厦门组建了福建省首个市级垃圾分类管理中心。按照“各街道配备5名、社区居委会配备3名垃圾分类专职管理人 员,各小区每300户配备1名专职督导员”标准,全市已配备垃圾分类专职管理人员659名、专职督导员3300名、督导志愿者3324人。这支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都经过了专业的培训,坚持定时上岗、文明引导、规范引导、热情服务。通过“桶边督导”的模式,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知晓率大幅提高,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越来越强,正确投放率也持续升高。

教育培训:数万人接受专题培训

厦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教育培训活动。市领导带头授课,专家学者专题辅导,还组建宣讲团开展全面培训,统一计划、统一教材、分层分系统组织培训;广泛发动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宣导和知识普及活动。截至11月上旬,全市已组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员培训80余期30000余人;已有32000多名党员志愿者、220个单位参与宣导普及;已组织督导员、社区工作人员、物业保洁员、导游培训累计约392场次36065人。

法制护航为基

出台实施全省首部垃圾分类地方法

《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》于9月10日起正式实施。这是全省出台的首部关于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。《办法》共七章五十三条,主要包括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理、促进措施、监督管理、法律责任等内容。落实管理机制、建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、明确个人的权利和义务、落实三化要求、细化分类管理、做好制度保障,在投放、收集、运输、处置四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法律责任,《办法》为最终实现全民生活垃圾分类提供了法制保障。

截至10月底思明、湖里两区共出动执法人员2.5万多人次,进社区186批次,劝导纠正违反生活垃圾分类行为4856起,查处生活垃圾乱倾倒行为11起,罚款8.45万元。《办法》实施以来,思明、湖里两区均已对违反《办法》规定的行为开出限期整改通知书。

共同缔造为路

增强市民

“共同家园”意识

厦门积极创新社会治理,通过开展“美丽厦门共同缔造”,发动民众“共谋、共建、共管、共评、共享”,进一步增强市民的“共同家园”意识。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开展是其中重要的内容。通过政府有形之手、市场无形之手、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,厦门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小区居民、督导员、志愿者、社区工作者、环卫部门、相关企业共同推动垃圾分类的良好态势。

共谋

市委统筹、政府推动、社会共谋

厦门的垃圾分类工作坚持市委统筹、政府推动、社会共谋的工作思路。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、专题会研究垃圾分类工作,形成工作方案;市政府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,广泛征求人大代表、社会各界意见;市人大开展十多次垃圾分类立法专题调研和咨询;市政协组织以垃圾分类工作为主题的协商议政并征集意见建议,实现决策共谋。

共建

发动全民参与 体现人人有责

我市由公共机构带头,做好示范引领,全市各级党组织、广大党员干部、妇女同志争做实践者、宣讲者、推动者和监督者,当好垃圾分类工作主力军。我市还通过发动全民参与,从源头开始跑好垃圾分类“最初一公里”,真正体现垃圾分类人人有责,实现发展共建。

共管

垃圾分类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评

我市制定出台了《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办法》,采取专业考核与第三方考评相结合的方式,将垃圾分类工作推动情况,以占权重2%纳入对各区、各相关单位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内容。生活垃圾分类还被纳入文明单位、文明村镇、文明家庭、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评选标准。厦门还通过聘请督导员,发动社区退休老党员、热心志愿者开展桶边督导、开袋检查工作,探索建立“路长制”,实现建设共管。

共评

定期曝光违规行为

厦门定期通过报纸、广播、电视、互联网等媒体,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予以曝光,并跟踪纠正。垃圾分类管理部门在主流媒体设立咨询服务平台、公布咨询服务电话,就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解疑释惑。市民群众通过社区自治平台、管理部门咨询服务平台等渠道,及时反映所发现的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,并由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反馈,不断提升工作成效,实现效果共评。

共享

居住环境改善 文明底色彰显

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工作,市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。特别是通过开展厨余垃圾集中收集、封闭运输,小区二次污染现象明显减少。一些“脏乱差”小区和老旧小区通过开展垃圾分类,进行环境整治和设施提升改造,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大幅提升。通过开展垃圾分类,市民的文明素养也得到提升,小区居民逐步养成了随手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,厦门的文明底色又一次彰显。



九游会ag的产品展示

最新资讯



徐经理18936085105 王经理18013113750 顾经理13218867899

网站:www.hb-kitchen.com
传真:
邮箱:hanbok@foxmail.com
地 址: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许家港路298号

hanbok韩博科技集团专业生产九游会ag-九游会登录,餐厨垃圾处理器,食物垃圾处理器,欢迎来厂参观!同时提供有机垃圾处理设备新闻,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成功案例及技术!

"));
"));
网站地图